赣榆:我区解锁低空经济“新密码”
近期,在我区麦田里,无人机成为了农民的好帮手。一台载重70公斤无人机,仅1小时能完成200亩作业,比人工效率提升40倍。与此同时,吴山林场正在规划2条巡航路线,进行一键飞行,实现每天周期性自动巡查作业,巡航一次用时20分钟,相比人工巡林120分钟的工作量,效率提升6倍,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这些场景,正是我区解锁低空经济“新密码”的一个个缩影。眼下,无人机已不再是“科技弄潮儿”,而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群众生活的实用工具。农业、城管、交通、应急等部门通过引入无人机,将其广泛应用于河道巡查、在建工地监管、护林智能化等场景,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转变。
日前,位于赣榆经济开发区低空智能产研基地,举行了一场关于“飞行”的培训。现场,一台“听话”的无人机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只需轻轻对它“喊话”,无人机便能“心领神会”,迅速出仓开展空中作业。学员们听着讲解,从无人机原理到操作技巧,从模拟飞行到实地试飞。据了解,这里的学员平均预计要完成超过100次的飞行模拟练习和30次的室外带飞训练,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
近年来,随着顺丰无人机快递、二道街无人机表演、无人机电力巡检、海上无人机测绘等创新应用场景陆续出现,催生出城际飞行、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在赣榆,许多年轻人瞄准新赛道,积极报考无人机驾照。目前,已打造多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基地,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游客中心到秦山岛,从朱蓬口海鲜市场到市民餐桌,物资包裹、海鲜特产从天而降,直达家门。通过高频次、小批量的无人机完成干线运输后由地面车辆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物资、海鲜‘小时’达,实现降本增效。”连云港通途智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波介绍说,下一步,基地将推进空域航线申报程序,开展低空物资配送等相关业务。
当前,我区围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加速低空经济发展,持续拓展海岛、海洋等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并加快探索城市社会治理、物流配送、载人观光旅游等新兴领域,逐步解锁低空经济的“新密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