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转型、促改革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8.7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5.7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26:49.67:33.0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74%,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达41364元,比上年增加3520元。
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1.52亿元,同比减少13.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2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30.38亿元,增长15.7%,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支出70.29亿元,同比下降13.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54亿元,增长10.0%。
全面小康总体达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全年新增城市化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城市绿化覆盖率4个指标达标,达标指标达24个,小康指标实现程度和质量进一步攀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总体达标。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项目投资拉动力度不足,新增规模企业培育数量偏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尚不健全,转型升级步伐仍须加快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83.69亿元,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50.96亿元,增长7.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2万亩,比上年减少0.5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3.11万吨,比上年增长1.9%,粮食平均亩产48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1.4公斤。全年小麦播种面积66.4万亩,比上年增加0.06万亩,总产26.5万吨;水稻播种面积54万亩,比上年增加0.66万亩,总产33.54万吨;玉米播种面积5.8万亩,比上年减少1.05万亩,总产2.1万吨;豆类播种面积2.3万亩,比上年减少0.15万亩,总产0.3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比上年减少0.02万亩,总产0.2万吨。
林牧渔业发展平稳。年末实有林地面积 29.8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 %。全年肉类总产量5.5万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猪肉产量4.94万吨,比上年增长9.2 %。禽出栏261.65万只,比上年增长4.1 %。蛋产量1.17万吨,比上年下降5%。全年水产品产量3.44万吨,比上年增长0.8%。
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年末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个,比上年增加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62个,比上年增加56个。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6万亩。新增“三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78个,累计达到330个。全县农机化总投入达2.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4%,新增大中型拖拉机652台、联合收割机530台,农机总动力达 110.1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8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家,比上年净增2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36.88亿元,增长17.8%;重工业565.47亿元,增长17.2%。按行业门类分,制造业601.92亿元,增长1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43亿元,增长56.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9亿元,下降15.8%;股份制企业585.72亿元,增长1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05亿元,增长6.4%。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85.55亿元,增长17.8%,其中私营企业394.82亿元,下降2.6%。
工业质量逐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利税72.06亿元,增长30.5%;利润39.01,增长31.8%。工业产销率为98.25%。高新产业稳步增长,全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7.8%。
建筑行业态势良好。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8家。按资质等级分,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6家,三级资质21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7.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竣工产值84.2亿元,增长38.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竣工面积378.7万平方米,增长12.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9.2万平方米,增长5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缓中趋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9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25.3%。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70.73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投资142.16亿元,同比增长14.9%。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共实施重点项目109个,计划投资170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52个,计划投资100.9亿元,完成投资82.35亿元。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8个, 20个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
房地产业回落调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宅投资17.3亿元,增长20.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7.8平方米,下降26.8%。房屋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下降7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2平方米,下降75.8%。商品房销售面积4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3万平方米,下降45.1%。商品房销售额16.2亿元,下降36.4%,其中住宅销售额13.8亿元,下降39.2%。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79亿元,增长20.4%;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9.74亿元,增长10.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59亿元,增长7.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7.01亿元,增长9.9%;零售业零售额52.51亿元,增长7.7%;住宿业零售额1.34亿元,增长40.5%;餐饮业零售额8.67亿元,增长60.8%。
对外贸易保持增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总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进口3076万美元,减少24.9%。全年内联客方实际到位资金135.82亿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资240万美元,减少53.9%。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12亿元,新改建等级公路4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49公里,改造危桥6座。截止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1897公里。连盐铁路加快建设,连淮扬镇铁路站点及综合交通枢纽完成规划设计,灌南南互通建成通车,新港大道北环段主体完工。共有公路客运站8个。港口码头9个,码头泊位50个,码头总延长3400 米。全年公路客运量989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796万吨,比上年增加6.4%;水运货运量206万吨,比上年增加7.1%。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
邮政电信业务扩大。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4958万元,增长12.9%。邮政函件129万件,包裹0.16万件,特快专递1.22万件,报刊杂志576万份。全年通讯业务收入3.42亿元,增长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9.24万户,互联网用户11.75万户。
七、金融与保险业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4.08亿元,比年初新增14.7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38.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7亿元;储蓄存款82.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8.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2.17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中长期贷款57.78亿元,比年初新增13.28亿元。
保险产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收入1.17亿元,增长20.7%;寿险收入2.38亿元,增长23%。全年保险赔付额7583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财产险赔付6368万元,增长40%;寿险赔付1675万元,增长80.5%。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获批省科技富民重点县,化工园区获批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21家;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家。全县现有民营科技企业83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型人才203名。入选省“双创博士”5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9件。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15所,新建、加固校舍4.5万平方米,实验中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80所,在校学生96570人,其中,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24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1791人,小学在校生5742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5人,专任教师6581人。高考本科录取人数1230人,专科录取人数175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53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园幼儿28879人,比上年增加3240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全年组织开展 “中国梦 港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38场;成功举办2014年马年元宵灯会,“新安镇元宵灯会”获批市级非遗项目;成功举办灌河流域五县一区文化联谊活动暨第五届“激情八月·活力灌南”广场文化演出周,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和推动力持续增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开展“一社区一品牌”打造,形成镇北社区健身腰鼓、人民社区京剧、镇东社区广场舞、镇郊社区淮海戏四个社区文化品牌。“三送”工作有序推进,完成送戏下乡282场、送电影下乡3568场、送书下乡2.2万册。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获批国家4A级景区,纳入澳门皇冠体育:旅游年票系统。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2名灌南籍运动员获得青奥会田径金牌,在省十八届自行车比赛上获得2金2银3铜。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全年组织开展了庆“三八”女职工环湖长跑比赛、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职工篮球比赛、职工足球比赛、职工乒乓球比赛、健身气功比赛等县级大型体育活动,组织培训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广场舞、健身秧歌、柔力球等项目500余人。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社区、村卫生室)363个,医院12个,卫生院17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638张,其中医院病床13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3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92人,注册护士1640人。第一人民医院主体完工,投入2600万元实施田楼一院、三口、新集、李集四个卫生院提档升级,建成标准化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小屋5个、健康单位5家、省级卫生村8个。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在统参加新农合人口62.95万人,参合率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45.5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县城金仓路、悦来东路、鹏程路西延工程竣工通车。硕项湖、田楼水厂主体在建,铺设硕项湖西线等供水管网17公里,新增污水管网7公里。新建、续建硕项湖退水闸、郑于大沟南延等城市防洪工程。重点建设75个城乡统筹示范镇村,新增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堆沟港镇、汤沟镇获批全国重点中心镇。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机制,张湾社区、二号桥小区等32个示范村、示范点加快建设,建成省级城乡统筹示范村5个。
生态建设较大进展。全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人民路、鹏程路、硕项路等道路苗木栽植、补植工程;建成南六塘河公园、悦来河游园等开放性游园体系;打造来安大道苗木园、周口河风光带和硕项湖生态防护林等绿色走廊。硕项湖创成省水利风景区,片区“两横四纵”主干路网全面完成,人民公园初步开放,湿地保护区获批省级湿地公园。环保专项整治高标准通过部省级验收。
十一、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继续扩大。据公安资料显示,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81.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其中男性43.13万人、女性38.31万人,户籍男女性别比为112.56(以女性人口为100)。户籍人口出生率19.34‰,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16‰。省市反馈年末常住人口62.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5.57%。常住人口测算出生率12.33‰,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长率5.22‰。
就业服务持续增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86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8,控制在3%目标以内。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10341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4622人,高技能人才培育821人。
居民收支稳步增加。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8元,比上年增加1427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19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05元,增加1909元,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9966元、3391元、2247元、5201元,分别增长9.5%、8.2%、10.1%和1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69元,比上年增加994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42元,增加1102元,增长11.8%,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4480元、3320元、83元、2559元,分别增长12.1%、8.6%、9.4%和1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88元,比上年增加669元,增长10.1%。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54363人、62656人和4310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4402人、4306人和18100人。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298户、23287人,比上年分别减少3469户、7705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016万元。全县共发展居家式养老单位188家,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家,省级示范性8家。年末全县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29张。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