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号 k12498411/2004-00258
发布机构 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唯一授权体育官网】 发文日期 2004-12-24
标 题 澳门皇冠体育: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 号 连政发〔2004〕257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连云港市地名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时 效 根据《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唯一授权体育官网】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澳门皇冠体育: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文件下载

澳门皇冠体育: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地名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连云港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与废名,地名的申报与审批,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等行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及管理范围:

(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以及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名称;

(二)居民地名称,包括集镇、自然村以及城市的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区等名称;

(三)人工建筑物名称,包括大型建筑、高层建筑主楼(含地下室)和大型商场以及公共设施(含广场、绿地)等名称。上述高层建筑包括10层以上的综合性办公和商住大楼;

(四)专业部门的地名名称,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桥梁、隧道、车站、机场、码头、渡口、水库、水闸、水渠、堤坝和具有地名意义的市政、交通、水电设施等名称;

(五)工业区、开发区、示范区、保税区、实验区、农场、林场、渔场、盐场、矿山等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

(六)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山口、山峰、山洞、山谷、山岭、丘陵、海湾、海峡、海口、岛、礁、泉、江河、湖、涧、沙洲、滩涂等名称。

(七)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园林、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第四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废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决定。

第五条  地名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县(区)地名委员会是本地域地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构。连云港市民政局是澳门皇冠体育:地名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地名管理工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负责同级政府的地名管理日常工作;

(二)负责编制地名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辖区各类地名命名、更名的申报、审核、报批,公布标准地名;

(四)推行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根据规定的职责负责设置地名标志,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

(五)管理地名档案,编辑、审定、出版政区图、地名图和有关书、录(册)等资料,开展地名咨询服务;

(六)依法查处地名违法行为。

第六条  各级规划、建设、公安、财政、城管、工商、土地、房产等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地名命名、更名与废名

 

第七条  地名命名规划应当与城乡建设规划同步进行。规划、建设部门在编制、修订建设规划时所提出的各类地名名称,应当报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核后,列入地名命名和建设规划,否则,不能作为法定地名。

第八条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不得单独使用通名作地名,禁止通名叠用。

第九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

(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特征,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和时代要求;

(三)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和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四)禁止使用不良文化色彩的名称和带有封建迷信、崇洋媚外的名称命名地名;

(五)不得使用复式、多含义的词组名称作地名;地名用词应当符合国家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要求,简洁易懂,声韵和谐,避免使用生僻字、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及同音字;

(六)本市范围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同一县、区内的广场、桥梁、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区名称以及一个乡(镇)内的自然村名称不应重名;

(七)凡以当地地名命名的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名称,其专名必须与当地标准地名相一致。

第十条  城镇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区、人工建筑物使用的通名,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道路、街、巷

1.道路:主要指城市道路,即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按等级可分为快速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四类。

2.街:即街道,指在城市范围内,全部或大部分路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商贸相对集中繁华的道路。

3.巷:是指联系街道间,主要供居民或行人出行的简易道路。

(二)居民住宅区

1.新村:用以命名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区;

2.花园、苑:用以命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绿地或人工景点面积为总占地面积30%以上,环境良好的居民住宅区;

3.山庄:用以命名依山而建,环境幽雅、建筑楼群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住宅区;

4.别墅:用以命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有相当的绿地面积、低层住宅楼为主,建筑规格较高的住宅区;

5.公寓、新寓:用于命名高层住宅楼或多幢住宅楼群。

(三)人工建筑物

1.大楼、大厦:用以命名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2.商厦:用以命名以经商为主、办公为辅的高层或较大型建筑;

3.城:指具有商业经营、娱乐、餐饮、商住等综合性功能的较大型建筑物;

4.广场:主要用于城市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公共场地、绿地,如用于大型建筑物通名,必须具有商用、办公、娱乐、居住等多功能性,且室外整块公共活动场地应当在2000平方米以上(不包括停车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更名:

(一)带有侮辱人民和极端庸俗以及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有关地名命名规定的;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或者旧城区改造街巷连成一片的。

虽然属于上述(一)、(三)项更名范围,但是长期使用已习惯的地名,一般不予更名,以保持地名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  因行政区划变更或城乡建设改造使指称实体消失的地名,应予公告废止。

 

第三章  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十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道路、人工建筑物,新建居民住宅区、开发区和旧城改造时,涉及地名命名、更名的,建设单位必须在立项、规划选址和报勘的同时,向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申报手续。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政府或专业部门依法审批。

第十四条  地名命名(更名)申报,由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向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说明命名、更名的理由,名称的来历、含义,以及拟废止的旧名,并附立项、报勘批准文本和平面图。

第十五条  地名命名(更名)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二)凡涉及与我省外市共同使用的地名名称变更,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省辖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双方协商一致,单独或联合提出意见,报省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县(市、区)内居民地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市区的居民地名称,由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下列地名命名(更名)报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1.市区内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的名称以及城镇街道名称;

2.市区内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并有附属配套设施的新村、花园等大型居民住宅区名称;

3.市区内公用建筑物,如大型体育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的名称;

4.市区内面积在3公顷以上,并建有绿地及其他附属设施大型广场;

5.市区内火车站、汽车站、港口(区)、机场、码头、桥梁的名称;

6.自然地理实体、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园林、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7.本市涉及到两个县以上共同使用的地名;

8.其他必须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更名)的地名。

(五)市区内下列地名命名(更名)报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1.城市支路、街、巷的名称;

2.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新村、花园、公寓、新寓、山庄等居民住宅区名称;

3.旧城区改造需要重新命名、更名的道路、住宅区名称;

4.道路交会处中央广场或绿地,以及占地面积3公顷以下的广场名称;

5.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以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商住楼名称。

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本单位名称或者用其他名称作地名的,可以参加由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地名冠名权征集活动。取得地名冠名权之后,由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有关程序办理命名手续。

第十七条  专业部门使用的地名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设施名称的命名、更名,应当征得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专业部门批准,并报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经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或者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由专业部门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标准地名须经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后方能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命名、更名。

第十九条  地名称呼未发生变化,但指称的地理实体范围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应当按地名更名的申报、审批程序和权限,由有关部门或单位根据本办法规定报经批准后,由同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使用。

 

第四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

 

第二十条  凡符合《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和核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即法定地名。

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指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

第二十一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和个人,在以下范围使用现行地名的,均应正确使用标准地名:

(一)公文、法律文书;

(二)各种出版物(包括书刊、报纸、教材、地图、电话号码簿、邮政编码簿、广播、电视等);

(三)各类地名标志牌及公共交通站点牌;

(四)户籍、工商、税务、物价、土地、房产登记及各类证照等;

(五)规划立项、报勘建筑、住宅区、开发区名称;

(六)标有现行地名的商标、牌匾、广告、印章、证件、信封、信笺等;

(七)经营活动、社会交往。

第二十二条  各类地名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书写,不得用自造字书写地名。各类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应当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统一规范,不得使用旧拼音法,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译写地名。

第二十三条  申办建设用地、规划报勘、房产核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户籍时,凡涉及使用地名或地名命名、更名的,应当向规划、国土、物价、建设、城管、房产、公安部门提交审批机关批准的标准地名文件或签章。不得以工程名称或擅自命名的名称替代标准地名。

第二十四条  未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或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擅自命名、更名的路、街、巷、居民住宅区、人工建筑物的名称等,均属非标准地名,一律无效,不得公开使用。

第二十五条  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标准地名出版物,向社会提供法定地名。

第二十六条  凡公开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图、交通及旅游图(册)、电话号码簿、邮政编码簿等内容涉及地名的出版物,均应报当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出版后30日内将正式出版物报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收集、整理、保管好各类标准地名档案资料,提供地名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五章  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地名标志是国家法定标志物,包括各类地理实体标牌、行政区域界位牌、自然村镇牌、广场牌、桥梁牌、路街巷牌、地名指向牌等。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地名标志、规范使用地名。

第二十九条  本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位、乡镇、自然村、城镇道路、街巷、楼幢、居民住宅区、公路、桥梁、车站、港区、码头、交通要道口以及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地方,均应设置地名标志。所设地名标志使用的地名,应当与当地标准地名相一致。

第三十条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地名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国内标准)和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拼写形式(国际标准)。

地名标志中的路街牌、巷牌、楼栋牌、大门牌、小门牌的规格和材料应当按照GB17733.1-1-1999《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下列各类地名标志,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设置、管理、监督、维护和更新,并保持整洁,醒目和完好。

(一)城市内道路、街巷牌等地名标志,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城市交通要道口的道路指示牌,市区居民住宅区、楼幢、门室牌等地名标志,由公安部门负责;

(三)公路、航道内的行政区域界位牌、公路的地名标志,由交通部门负责;

(四)乡镇内各类地名标志,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五)专业部门需要设置的地名标志,由其自行负责。

第三十二条  市区范围内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和道路建设等,建设单位在立项、规划和报勘的同时,应当分别向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呈报道路、街巷、楼幢、门室号牌设置申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制作和设置地名标志。

第三十三条  标准地名名称和地名标志设置经费。

(一)城镇中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筑物(包括办公大楼、综合性商住楼、营业用房、生产用房、居民住宅区及楼、门、路、桥等)的标准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所需费用,由受益单位出资或者在工程预算等经费中列支。

(二)属于市政公用的城市道路、街巷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和维护费用,可由财政拨款,也可以采取受益单位出资或从工程预算列支等方式筹措。

(三)其他各类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经费由设置单位或专业部门负责。

第三十四条  地名标志属于公共设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保护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涂改、沾污、遮挡、损毁。建设单位在施工中需要迁移地名标志的,应当事先向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部门报告,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负责恢复原状,损坏的应当按价赔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名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单位和个人,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发送违章使用地名通知书,限期纠正;对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者,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七条  地名标志为国家法定的标志物。对损坏地名标志的,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赔偿;对偷窃、故意损毁或擅自移动地名标志的,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连云港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