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来了年轻人
3月的港城,春意正浓,早上8点,市开发区朝阳街道韩李村已隐隐传来喧闹声,“三月三”庙会的摊贩们开始各自忙碌起来,迎接这场传统而热闹的民间盛会。
朝阳“三月三”庙会由来已久,是为纪念汉代东海孝妇周青而办。她也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所著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原型。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远近村民都会奔赴庙会参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
“瞧一瞧看一看咧,新鲜出炉的米糕软糯香甜,大人小孩都爱吃。”进入韩李村大圣南路,庙会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百余家摊位从路头依次排开,直到韩李村党群服务中心结束,全长近千米。
“知道朝阳‘三月三’庙会热闹,我们提前就预定好了摊位,从海州那边赶过来摆摊的。”“蒸膳坊”的摊主笑眯眯地说。摊位上,准备好的香米菠萝饭清香四溢,令游客们垂涎欲滴。再往前走十几步,刚出锅的油饼金黄酥脆,咬一口便溢出馅。卖山药燕麦片的摊主边翻动铁锅边吆喝道:“来尝尝我们家的山药燕麦片啊,可凉拌吃可炒着吃,口感爽滑筋道,千万不要错过。”话音未落,已有游客被吸引过去,拿着竹签排队品尝制作好的特色美食。
同往年的庙会不同,年轻人正在成为逛会的新人群。在韩李村文化凉亭前的非遗展陈区内,钩编艺人现场展示编织熊猫挂件的手艺,吸引大学生们围观学习;面塑摊位前,师傅将传统技法融入“冰墩墩”“奥特曼”等卡通造型,几位孩童捧着各自喜爱的卡通人物面塑十分高兴。不远处,套大鹅、套圈等传统项目前排起了长队,00后游客小李在成功套中一只大鹅后开心不已:“没想到庙会上的新奇玩意这么多,这比在家打游戏有意思多了。”
日杂百货的摊位上,藤编篮筐、手工收纳盒琳琅满目,一位20多岁的女游客抚摸着手工编织的收纳盒爱不释手:“我很喜欢这种有异域风情的手工制品,很有质感,也很精美。”她还兴奋地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赶过庙会了,记忆里都是小时候家长带着一起去,现在能感受到庙会和以往有所不同,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令她心动不已。
今年庙会现场,孝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东海孝妇祠堂前香火缭绕,游客们自发献上香火;朝阳街道文化活动广场上淮海戏《窦娥冤》正在上演,演员以悲怆唱腔演绎“孝妇蒙冤”的经典片段,台下不少老人向孙辈讲述故事深意。“带孩子来感受孝道,比书本知识更生动。”一位90后母亲说。
沿着蜿蜒的道路向东南方前行,粉白相间的桃花夹道相迎,“5月20日开园采摘”的横幅挂在桃李村采摘园门前。谁能想到,这片“桃花仙境”曾是人迹罕至的荒山。95后汉服爱好者小陈与同伴手持团扇,在桃花林中拍摄短视频,“我们特意选了魏晋风襦裙,和古庙会场景最配。”她们身后,千株桃树沿青石板路竞相绽放,成为众多游人的热门打卡地。
据了解,朝阳“三月三”庙会从3月29日持续到4月1日,这场持续4日的庙会引得人们纷至沓来。“庙会现在不仅是中老年人喜爱的节日,年轻人也同样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